您好,欢迎访问欧唯视眼科官网!
400678077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高度近视的人请注意!这个 “视力小偷” 或许已悄然接近

发布时间:2025-05-12

[导读]: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是否身边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不少孩子年纪小小,近视度数却飞速攀升?当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演变为高度近视时,许多人以为只是镜片变得更厚、眼镜更沉重而已。然而,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是否身边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不少孩子年纪小小,近视度数却飞速攀升?当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演变为高度近视时,许多人以为只是镜片变得更厚、眼镜更沉重而已。然而,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高度近视不仅影响外观和生活便利,更可能悄悄将人推向一个危险的“视力陷阱”。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预计到 2040 年,全球将有超 1.1 亿人患上青光眼,其中 60% 集中在亚洲,中国、印度、日本更是 “重灾区”。在中国,40 岁以上人群中,每 10 年就有 3.01% 的人患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而且年龄每增加 1 岁,患病风险就上升 1.06 倍。


与此同时,高度近视也呈现出全球“大爆发”的趋势。数据显示,在所有近视人群中,高度近视的比例高达27%至33%,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加入这一行列。有些孩子近视度数迅速攀升,其实这可能是青光眼的早期信号之一。更值得警惕的是,与普通人相比,高度近视者患青光眼的风险高达7.3倍;而且每增加100度近视,青光眼的发病风险就上升20%。这两种眼病如同一对“坏兄弟”,相互推波助澜,共同威胁着视力健康,成为不可忽视的“视力小偷”。




01
眼压升高:眼球里的 “隐形炸弹”

正常情况下,眼球内部含有适量的房水,就像为眼球“充气”,使其维持稳定的眼内压力(眼压)。但对于高度近视的人,由于眼球被 过度“拉长”,就像气球被过度吹大,房水排出的通道变得狭窄,眼压随之升高。研究表明,高度近视者的眼压平均比高度远视者高出0.8至1.5毫米汞柱(mmHg)。而眼压的持续升高,正是引发青光眼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就像一个隐形的“定时炸弹”,悄然威胁着视力健康。



02
眼球结构 “变脆弱”:像薄蛋壳一样经不起 “压力”

高度近视会导致眼轴增长,巩膜(即眼球壁)随之变薄,就像鸡蛋壳被逐渐磨薄一样。这一变化会引发两个严重问题:首先,常规眼压计测出的眼压值可能低于实际水平,造成眼压“正常”的假象,从而延误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其次,视神经周围的支撑结构也会因此减弱,如同房屋地基不稳,即使眼压只是轻微升高,视神经也更容易受到损害,进而引发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严重影响视力健康。



03
对激素 “敏感体质”:眼药水可能成为 “导火索”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一感到眼睛不适,就习惯随意使用眼药水,而一些常见眼药水中可能含有糖皮质激素成分。但对于高度近视者来说,眼睛的结构本就更为脆弱,就像“敏感体质”一样,尤其是负责房水排出的小梁网细胞,对糖皮质激素异常敏感。一旦使用了含激素的眼药水,可能会导致眼压迅速升高,进而诱发激素性青光眼,给视力带来更大威胁。这种情况下,看似缓解症状的眼药水,反而可能成为伤害视力的“隐形杀手”。



04
遗传因素:“坏基因” 可能代代相传

研究发现,高度近视和青光眼存在一些相同的 “坏基因”。这些基因就像 “遗传密码”,会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和结构,让家族中的人更容易同时患上这两种眼病。如果家族中有高度近视或青光眼患者,一定要格外注意定期检查眼睛。















当高度近视与青光眼同时存在时,病情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青光眼常见的视盘倾斜、视杯扩大等典型表现,容易被高度近视引起的后巩膜葡萄肿、豹纹状眼底等结构改变所掩盖,导致临床漏诊率高达30%。此外,许多高度近视患者角膜较薄,常规测量得出的眼压数值可能低于实际水平,进一步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正因如此,对于高度近视人群来说,绝不能掉以轻心,定期进行专业的眼科检查至关重要,只有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更好地守护视力健康。













相关专家团队研究发现,小梁网在高度近视和青光眼之间起着关键作用。高度近视会让小梁网像被过度拉伸的橡皮筋,变得又细又长,承受的压力增大,对眼压的抵抗力降低。在实验室里,模拟高度近视导致的眼轴拉长后,小梁网细胞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细胞骨架散架、形态改变、胶原纤维降解加速,还更容易 “死亡”。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背后是一条叫 YAP/TGF-β 的 “信号通道” 在“捣乱”。我们正在研发一种叫 EMT1 的 “解药”,能阻止 YAP “搞破坏”,减少细胞死亡,恢复小梁网的排水功能。在动物实验中,给患有高度近视合并高眼压的豚鼠使用 EMT1 后,眼压很快恢复正常,小梁网细胞也重新 “活过来”。这为未来治疗青光眼提供了新希望。












过去,治疗青光眼常用的传统滤过手术就像 “大动干戈”,虽然能解决问题,但容易出现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现在,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成为主流。其中,Schlemm's 管切开术就像给堵塞的 “下水道” 开个小口子,让房水更容易排出,降低眼压。

随着老龄化加剧,“青白一体化” 治疗策略(同时治疗青光眼和白内障)也越来越受欢迎。临床研究显示,这种方法治疗后,90% 的患者效果显著,眼压平均下降 40%,眼药水使用量减少 2.7 种。不过要注意,手术时机很重要,晚期青光眼患者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外引流手术。




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很难诊断,好在人工智能(AI)来帮忙了。AI 就像超级 “眼科侦探”,能把各种检查数据整合在一起,快速判断风险;还能精准测量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准确率高达 95%;甚至能预测未来 5 年视野会不会变差。

在未来治疗方面,干细胞研究也有了新突破。在动物实验中,这些 “人造” 小梁网细胞已经展现出强大的修复能力,也许未来能彻底治愈青光眼。


定期检查

高度近视的人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眼部检查,包括眼压测量、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等。建议到专业眼科医院,利用多种眼压计(如非接触眼压计、Goldmann 压平眼压计等)精准测量眼压。



避免过度用眼

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容易导致视疲劳,加重近视和眼压升高。每用眼 1 小时,休息 10 - 15 分钟,多看看远处和绿色植物。



谨慎使用激素

不要自行使用含激素的眼药水、药膏,确需使用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密切观察眼压变化。



近视手术注意事项

想做近视手术的朋友,术前一定要进行详细检查。如果发现眼压或眼底异常,先到青光眼和眼底病专科进一步检查。排除青光眼后,手术后也要定期到青光眼科复诊(每 3 - 6 个月);如果确诊青光眼或为高危患者,不建议进行近视手术,需长期随诊治疗。




上一篇:5.0 vs 1.0,哪个才是视力 “王者”?一文扫清认知盲区
下一篇:有人已经喝进了医院!警惕“0元奶茶”陷阱

推荐文章

微信微信公众号
客服
咨询
电话
咨询微信公众号
一键
分享
返还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