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欧唯视眼科官网!
400678077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要开学了,孩子近视多少度需要配眼镜?

发布时间:2024-08-19

[导读]:不是所有的近视都需要配眼镜!如果孩子是“假性近视”,并且近视100度以下,裸眼视力单眼能达到0.6,双眼能达到0.8,眼位和双眼视觉正常,可以暂时不戴眼镜。但要注意调整用眼习惯,做针对性的近视预防。

“暑假里,孩子一天到晚看手机、玩平板,视力一下子变差了好多。”

“是啊,去医院检查验光,已经近视50度了,到底要不要给孩子配个眼镜呢?”


等一下!

不是所有的近视都需要配眼镜!

如果孩子是“假性近视”,并且近视100度以下

裸眼视力单眼能达到0.6,双眼能达到0.8,

眼位和双眼视觉正常,可以暂时不戴眼镜。

但要注意调整用眼习惯,做针对性的近视预防。


分辨真假近视


听到“假性近视”,可能很多家长会问

如何区分孩子是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呢?

分辨真假近视,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去医院检测!

医生会先用仪器详细检查孩子的眼部结构及角膜形态,再进行睫状肌麻痹前后的验光检查,最后检查眼底及眼轴长度。


孩子如果经过散瞳验光,确定真性近视,近视度数 ≥100度需及时配戴眼镜。


如果不及时矫正,眼睛需付出更多的调节力量去看清事物,这样度数反而会增长得更快。


而假性近视是由于青少年近距离用眼导致,致视力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可以通过休息睡觉来恢复,或通过散瞳的方法来判断是否假性近视。


总结:真性近视要及时配戴眼镜,不戴的话可能度数上涨得更快。


视力低下不一定就是近视

造成儿童视力低下的原因有很多,除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球器质性疾病外,常见的有远视、散光、近视、弱视等。其中,弱视是儿童视力低下的常见原因。孩子戴眼镜后,矫正视力仍达不到正常,就有可能存在弱视。


弱视与近视并不相同。


近视往往多发生在学龄期的儿童青少年中,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家族遗传等原因造成眼轴变长,表现为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戴眼镜后,孩子的矫正视力多可达到正常。


弱视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弱视是由于近视、远视、散光、斜视、上睑下垂等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一种视功能发育滞后状态,是戴眼镜也无法达到同龄儿童正常视力的眼病。


因此,建议家长至少每3-6个月带孩子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尽早发现儿童的视力问题。


视力问题,切忌病急乱投医


“按摩针灸?眼贴让600度变0度?”

“孩子的近视真的可以治愈吗?”


别再交智商税啦!!

真性近视度数不能逆转,更不能治愈

早在2019年

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

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

中就提到

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


护眼仪、按摩、针灸、训练仪等

只能做到放松眼部肌肉,缓解视疲劳

但并不是治疗近视的科学方法


如果家长进入这样的误区

用按摩等代替戴眼镜

反而容易让孩子加重近视

也可能使视网膜周边发生病变


目前国际与医学界认定的近视防控有效方法

主要包括:

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

以及周边离焦设计的软镜及光学镜片

这些方法已经在实践中被广泛认可

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如何让狂飙的近视度数“慢”下来?


假期是孩子视力滑坡的“危险期”,孩子可支配的时间多,玩电脑、手机、平板等,用眼时间一点也没减少,甚至比上学时更让眼睛疲劳,孩子一不留神视力就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01. 预防近视从小从早做起


儿童眼球和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

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称之为“远视储备量”


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远视储备量不足指裸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后屈光状态虽未达到近视标准但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


远视储备量不足容易发展为近视。儿童在1~3岁幼儿期、4~6岁学龄前期、7岁之后学龄期应当定期接受屈光筛查,监测远视储备量。家长要从孩子出生就树立近视防控意识,给孩子一个健康视觉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02. 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


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增加眼内多巴胺等活性物质释放,促进眼球正常发育并抑制眼轴变长,是防控近视有效、经济的方法


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度数、眼轴长度等近视指标显著相关,儿童青少年应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


户外活动要避开午后高温强晒时段即使阴天,户外活动也对近视有防护效果。


03.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诱导近视形成的关键因素,儿童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一是读写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距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不可平躺、侧躺或趴在床上看书,不可边走边看书,或者在移动的车厢内看书。


二是坚持“20-20-20”原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向20英尺外(约6米)远眺20秒以上


三是保持光线适度,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晚上除开启台灯照明外,室内还应使用适当的背景光源。


04. 分龄管控视屏时间


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发的重要原因。

  • 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 3~6岁幼儿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 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

使用电子屏幕学习时,屏幕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距离为电子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6倍,观看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05. 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眼周围穴位按摩,可以刺激神经,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


在持续用眼后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可以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调节滞后,改善视疲劳症状,有助于防控近视。


做操时应注意清洁双手,找准穴位,力度到位,以略有酸胀感为宜。


06. 均衡营养充足睡眠


0~17岁是眼球和视觉功能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摄入均衡的营养


家长要引导儿童青少年多摄入鱼类、蛋类、乳类、豆制品等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做到饮食多样化。


正常昼夜节律和充足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眼睛发育至关重要,幼儿、小学生每天睡眠应不低于10小时,初中生睡眠应不低于9小时,高中生睡眠应不低于8小时


家长应给孩子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引导孩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规律作息,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07. 遵医散瞳诊断近视


家长观察到孩子有视物凑近、眯眼等异常情况或筛查发现视力变差,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眼科检查


散瞳验光是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放松眼部调节作用后进行医学验光,为诊断近视的“金标准”。

散瞳药物对健康的眼睛不会产生损伤,用药后可短期出现畏光、视近不清症状停药后恢复至正常状态。


家长应对散瞳验光有正确的认知,遵医嘱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08. 确诊近视及时干预


一旦确诊近视应及时科学干预,通过配戴眼镜进行矫正


配戴合适的眼镜可以有效矫正视物不清,延缓近视进展。


对于戴镜视力正常者,建议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每3-6个月,初高中学生每6-12个月进行复查。孩子的具体情况还需遵医嘱决定复查时间及是否更换眼镜等。


09. 重视高度近视及相关并发症


近视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人群中,白内障、开角型青光眼、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近视性视神经病变等致盲性眼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应采用及时、适宜的防控干预手段,推迟近视发病年龄,控制近视进展速度,减少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引起的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


10. 多方合力共筑“防护墙”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儿童和医疗卫生机构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营造爱眼护眼的视觉友好环境,合力共筑近视“防护墙”,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孩子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最后,提醒广大家长,在暑假期间,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珍惜最后几天宝贵假期,不过度施加压力,科学、适度安排孩子学习、生活和锻炼。


上一篇:孩子双眼视力不一致?警惕【屈光参差】
下一篇:开学前,孩子的视力检查真的很重要!!

推荐文章

微信微信公众号
客服
咨询
电话
咨询微信公众号
一键
分享
返还
顶部